“蜡梅”考证记

转自 王佩《正版语文》

我这人没有考据癖,但看到报纸上说,“腊梅”今后要规范成“蜡梅”了,顿时激发了我的考证欲。因为我对这种花太有感情了,还读小学的时候,我最大的课余爱好就是整晚整晚画梅花,我还给自己的处女作取名《腊梅颂》。现在我童年心中的神圣的腊梅,居然变成了味同嚼蜡的“蜡梅”,你说我能不跟他们急吗?

我在网上查了《国语辞典》,通过超星图书馆浏览了一本《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在Google上查了上百条链接。还搬出我最常用的《说文解字今释》、《简化字源》,又从箱子底翻出《礼记译注》。前前后后花了两天时间,最终把这个词搞清楚了。

原来,腊梅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梅花不是一回事。腊梅,又称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属于蔷薇科,是一种落叶乔木。“腊梅”之所以叫做“蜡梅”,是因为它的花是黄色,表面有一层蜡质。据《扬子晚报》报道,明朝的《花疏》中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我没有找到这本《花疏》,查不到它的原文。按照该书的说法,“蜡梅”之所以变成“腊梅”,是老百姓以讹传讹。对于这种“上智下愚”的论调,我向来反感。于是突发奇想,“腊”和“蜡”在古代会不会是通假字呢?如果是这样,那“腊梅”很可能是原本的词,“蜡梅”是后人附会出来的。

查了一些资料,我发现“蜡”和“腊”还真是通假字。唐人注释的《礼记》中说:“蜡,祭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但我很快就失望了,原来此“蜡”非彼“蜡”。在繁体字里,“蜡”跟 “蠟”不是同一个字。《礼记》中的“蜡”读做“zha(去声)”,指的是岁末的祭礼,它跟繁体字“臘”通假。而“蠟”指的是“油脂和蜡烛”。不幸的是,“蜡梅”的繁体字一直是“蠟梅”,后来写成“臘梅”,确实没有道理。结果很清楚了,“蜡梅”根红苗正,“腊梅”一直是黑户口。

我费了两天工夫,却没有达到为“腊梅”正名的目的。但多认识了几个字,同时增加了对梅花的了解,也算有一点收获。


共建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图像库

联系人

李敏 admin@ipla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