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探索峡谷之最
世界之最非它莫属
壮美山河 独具特色
丰富资源 自然遗产
合理开发部分资源
峡谷风物天地共存
峡谷人文 自然淳朴
探索水汽通道探秘
徒步穿越峡谷手记
  

   大峡谷考察 > 世界之最非它莫属 > 初识世界之最


南加巴瓦峰鬃状奇云

  早在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神秘的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而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更是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地质、地理、大气物理、冰川、水资源、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的考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

 

初识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大峡谷又一大拐弯
--从朱巴看大峡谷(关志华摄)

  自1973年以来,我国科学家逐渐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特别是水文学家,他们为了解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资源情况,必须沿江考察,因此,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峡谷的深切险峻,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的著作或科普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均对大峡谷有所描述。如,关志华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水利》一书的第20页就这样指出"从峰顶到大拐弯末端的江面,其水平距离仅40公里,可是垂直高差达7100多米,成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另如章铭陶、张文敬等也在科普文章中有类似的描述。

处处有大拐弯--
大峡谷一瞥(关志华摄)

  然而,由于科学家们只注意从本专业出发去研究雅鲁藏布江,而没有专门从它在世界峡谷中的地位去认真计算、比较、论证,因而使雅鲁藏布大峡谷沉睡了好多年而无人知晓它是世界第一。

  1994年初,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在阅读一篇"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的论文(中国科学,1987年8月)时,被文章的一段话吸引住了:"青藏高原上的大河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到米林县进入下游,河道逐渐变为北东流向,并几经转折,切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山地屏障,猛折成近南北向直泻印度恒河平原,形成几百公里长,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深峻大拐弯峡谷,峡谷平均切割深度在5000米以上。"记者的敏感性使他想到:这条大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长达几百公里,应该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更深更长,说不定是世界第一呢!他立即找到该文的作者杨逸畴、高登义和李渤生,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计算论证一下,看看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张继民记者的促进下,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三位科学家在一起认真分析,讨论,并以杨逸畴教授为主,认真按照地理学方法依据1∶50000的航测地形图、航空照片和卫星影像图,以南迦巴瓦峰为基点,跨越大峡谷,与对岸的加拉白垒峰(海拔7234米)在南北、东西方向各作剖面、进行分析和量测,并用实地考察结果和数据对照、订正。计算结果表明:切开喜马拉雅山,急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度为5000米左右,最深处达5382米;由派区到边境线上的巴昔卡,峡谷全长为496.3公里。这一连串的数字,使他们兴奋异常,它意味着诞生了一项新的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

从大峡谷入口处远眺
加拉白垒和南加巴瓦峰

  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论证和发现,当时(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记者张继民的报导是这样写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壮美的祖国山河又被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一项新的世界之最:深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从此过去曾先后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这项重大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日前一致推出的。……

大峡谷八王河段,
陡峻的峡谷、绿色的峡谷

  事实上,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论证发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其基本科学数据是我国科学家多年来在大峡谷考察研究的基础,如,峡谷全长为496.3公里的数据是关志华教授在他执笔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一节中给出的。应该说,1994年春的这一论证与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合作的成果,是对新的世界峡谷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