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说北极

  源远流长的历史

  顽强的北极生命

  资源开发与保护

 

 

 

   北极博物馆 > 顽强的北极生命 > 北极生物与人类社会


人类的行为仿生学

  迄今为止,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甚至包括那些具有高级思维的,相当文明化了的行为,都能在动物世界中找到明显的痕迹。

  比如人类的性行为虽然花样繁多,但若仔细分析起来,却也并没有超出动物世界所拥有的模式。从远古的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直到后来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动物世界都早已有之。例如,生活在陆地上的狼群,生活在海里的海象和鲸鱼,都是明显的父系社会,并且都是一夫多妻制。而北极狐狸则有点像是母系社会,且是一妻多夫。麝牛的情况则稍为复杂一些,虽然在前面领路的总是一头雄牛,但据仔细观察发现,牛群在跋涉苔原及牧地时的实际领袖通常是一头怀了胎的老雌牛。既麝牛仍是一种母系氏族。除此之外,麝牛还有一奇怪现象:许多雄牛分别组成小组,且每组都有自己的领袖。但个别不受欢迎的雄牛,没有一个小组肯接受它,只好孤零零地在草原上乱逛。这与爱斯基摩人惩罚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办法差不多。

北极海燕正在用一条鱼向对方求爱

一根水草也可以成为加拿大
北极鹅求爱的信物

这只仪表堂堂的雄性北极雀嘴里
叼着三条鱼,求爱的把握就会更大
一些

  若到鸟类的世界去看看,就更加有趣了,因为北极的夏天极为短暂,所以它们为求偶必须使出全身的解数。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鸟类以一夫一妻制的情况为最多,这与人类社会极为相似。据套环所得研究资料表明,有些涉鸟和鸣鸟往往能结成永久性的夫妻,连续许多年一直生活在一起。天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由于北极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有些鸟类,特别是一些体形比较小的鸟类,则必须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繁衍后代,以便保持自己的数量。例如沙鸥,交配后母鸟同时生下两窝蛋,雌雄各一窝,夫妻平等,各负其责。再有就是红胫的法拉洛普鸟,其两性在繁衍后代中的角色于一般鸟不同,雌性花枝招展,体态丰满,春季一到则千方百计勾引雄性的注意,一旦成交,则很快产下四个蛋来交由丈夫孵化和喂养,再如法炮制,由第二任丈夫去孵化和照料第二窝幼仔,她却去饱餐休养,以便再次南迁。还有一种灰色的大雁,有着更加坚贞的婚姻观,不仅严格地奉行一夫一妻制,且即使丧偶,也决不再娶,宁愿终生独居,忠贞不二。

  人类谈情说爱,往往喜欢互换信物,动物也是如此,有的以食物进贡,有的以羽毛相许,南极的企鹅则往往向意中人献上一块小石头作为见面礼,且往往还是从邻居那里偷来的;人在结婚时要布置一间新房,动物也不例外,但因大型动物的新房马马虎虎,产房倒是要讲究一些,例如北极熊,总要在深雪里掏一个洞,在那里生儿育女。

  动物为了其本身的生存,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但人类却不把自然规律放在眼里,而导致大自然的报复。美国有条法律,即钓鱼者不能钓杀一定重量以下的小鱼来为了保护鱼群的繁殖。实际上,这种措施生物界早就用上了。例如,北极的牛蝇从不攻击小驯鹿,且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因这可能会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候,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

  然而,这样地把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直接联系起来加以对比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高傲的人类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心灵上与动物能有什么联系。美国哈佛大学的B·F·B史铁纳他不仅用一些机械设备来做有关动物行为的各种实验,而且还从自己的实验结果中引申出了一些招致争议的大胆结论。如,他总是把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毫不犹豫地应用到人类身上,于是得出结论说:我们能且应运用人工的条件制约训练,而使整个人类社会都去顺应和服从某些“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结果,这种意见立刻在社会上激起了一股抗议的风暴。

  那么,如果要在人和动物之间划一条严格的界限的话,这条界限究竟应该划在哪里?人有思维,看来动物也有,不过它们想的问题可能要简单一些。人有记忆,动物似乎也有,当然它们记住的东西要比人类少得多。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按照《圣经》上说,人有灵魂,动物却没有,而爱斯基摩人认为,世界万物皆有灵魂。

 

 [上一页]